治涝“海绵法”,依然ren重道远
To be or not to be(生存还是毁灭)?哈姆莱特说,it's a question(这是个问题)。
治理城市洪涝,是个问题!“医头脚痛医脚”的修补法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只能是越修负担越重,最后作茧自缚,积重难返。全部“推倒重来”也是不现实,尤其是对北上广深等体量巨大的一二线城市而言,建设格局基本定型,动大手术完全不可取。
为解决“下水道”难题,2013年*提出建设“海绵城市”目的很明确,利用“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”和措施,将70%的降雨就地“消纳”和利用。
同时,也给出了时间表:到2020年,城市建成区20%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;到2030年,城市建成区80%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。
“海绵城市”是什么?通俗的解释是,如果把一座城市比喻成一块会“呼吸”有“弹性”的海绵。下雨时,把雨水吸收储存到“海绵”里;需要水时,挤挤“海绵”把水释放出来,从而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利用。
此后,住建部分两批确定了30多个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。但2016年汛期时,试点城市中有19个出现内涝。总体不容乐观。